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AG九游会j9官方网站|【悠游长乐】古槐镇朱墩塔怀想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2:52    次浏览

在古槐镇中街村与高楼村交界处、长松公路东侧的空地上,有一个巨大的石墩,这就是遗留的朱墩塔塔座。朱墩塔,是里人陈长祚(字培所)于明朝天启元年(1621)舍资建造。石构,八棱七层,高约20米。建筑朴素,没有神像人物雕刻,也未见镌刻文字,但外部石料加工精细。登上塔顶,北到漳港,南到江田,沿海村庄尽收眼底,白犬岛隐约可见,海浪呼啸声在耳边轰鸣。20世纪60年代遭雷击,顶层毁。后来,生产队拆塔石铺路、修水渠,石构件散失殆尽,今仅留塔座。同一时期被拆除的,还有建于明代、位于中街街道中央的“双桂坊”。 关于为何建造此塔,乡人世代口口相传这样一个故事:古槐为船穴,风水甚佳,代有名臣俊杰。石氏有名臣:广东参政石璧、广东参议石磐。林氏有林邦俊一门四代十进士。陈长祚一门,祖父、叔祖、父、堂叔、本人皆进士出身,其父累官刑部尚书、兵部尚书,他是工部尚书、太子少保,“父子两尚书”传为佳话。福清人宰相叶向高,妒忌古槐出了许多高官显宦,很想破坏古槐风水。陈长祚是叶向高的老师。一次,陈长祚染病卧床,过了好久,叶向高才前去探视。陈长祚心中不快,当面奚洛叶向高。叶向高取怒不敢言,但怀恨在心。从此,处心积虑破坏古槐风水。于是,就在古槐乡街道中段建一座石牌坊(双桂坊),本意要把船截断。哪知此坊却成为船帆,船乘风破浪,古槐风水更好了。叶向高一计不成,又生一计,在古槐东南侧(即船头处)建一塔(朱墩塔)。此塔成为竹篙,把船镇住了。于是,古槐风水破了。 朱 墩 塔 当然,这只是一个传说,并非真有其事,只可当做笑谈而已。朱墩塔为陈长祚所建,双桂坊乃乡人纪念陈长祚祖父陈大用、叔祖陈大濩兄弟双进士所建,怎么能与叶向高扯上系呢?然而,陈长祚为什么要建朱墩塔呢?因为不见文字记载,人们不得而知。乡中还有这样的传说:历史上凡有建县,必在县治建塔。唐武德六年(623)建新宁县,当年改名长乐县,县治设于古槐,直至上元元年(760)迁到吴航头。古槐做为县治137年间,没有建塔。到了宋朝,才在县城建了圣寿宝塔。为此,陈长祚耿耿于怀,所以舍财建塔,以此宣扬古槐曾经的辉煌。朱墩塔所在地方,明朝时是海边,距海不过两三百米,是滨海沉积地。在当时,在这样的地基上建造石塔,既没有现代起重机、打桩设备,也没有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,仅靠人力手搬肩扛和石块、石灰等建筑材料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塔的西边,还建有一座朱墩寺,寺前挖了一口池。据说因为塔基地质东边较软,西边较硬,挖池是为了平衡地基。到了清代,朱墩寺因年久失修倒塌,塔池也因淤积变成了一口小池塘,只剩下朱墩塔孤零零地耸立在田野之中,每天孤独地陪伴着日出日落。乡人在塔周边垦荒造田时,发现地下布满密密麻麻的木桩。朱墩塔西北方向、距高约1000米的地方,原来有一片田地,地名“透下”,“透”是长乐方言,意思是两头架起来用于通行的木板,“透下”就是“透”的下边。据说,古时建塔,不外采用堆土或搭架两种办法。朱墩塔采用的是搭架法,塔架一直搭到“透下”,“透下”因此得名。由此可见当时工程之浩大。 陈长祚在建造朱墩塔、朱墩寺的同时,还在中街村后石碧山上、朱子祠旁,建造了九龙庵(后更名九龙寺)。寺坐北朝南,前后两进,供奉佛祖和十八罗汉。《长乐县志》载:九龙寺,原名九龙庵,陈长祚建于明天启元年(1621),清乾隆五十九年(1794)、道光八年(1828)二度重修。20世纪50年代颓废,60年代建筑无存。1998年,村民及四方信士集资重建,扩大规模,改原坐北朝南为坐西向东,并在寺北新建观音堂。朱墩塔曾经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所,凡是出生在中街、高楼两村,年纪60岁以上的人,儿时几乎都到过这里玩耍。他们登上塔顶掏鸟窝、看四周村庄袅袅炊烟和海上点点渔舟,在塔旁边草地上翻跟斗、捉迷藏、嬉戏打闹,其最开心就像现在孩子到了儿童游乐园一样。如今塔没了,塔座也被四周的厂房、民居所包围。看到这些情景,不免让人悲喜交集,喜的是改革开放后,经济迅速发展,生活提高,村民富裕,厂房林立,楼房栉比。然而,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数百年古迹,却大量消亡,这不得不令人遗憾。近年来,有人提议重建朱墩塔,恢复历史古迹,开辟朱墩塔公园,供人们休憩娱乐、游览凭吊。最终,因为目前塔座四周地块狭窄,无法开辟公园,加上周边厂房、民居林立,不可能恢复昔日氛围,重建朱墩塔的提议没有被釆纳。现在徜徉在塔座周围,我们只能追索儿时的记忆,想象在浩瀚、湛蓝的大海旁边,一片广袤、翠绿的田野上,朱墩塔雄伟的身姿巍然挺立,沐浴在清晨的霞光之中,这个画面是何等的绚丽壮观!■图文/石金秋编辑/王至莹转载请注明出处你的赞是我们用心运营的最大动力!